1 前言
其實申請結果在 4 月中就已經全部揭曉, 也早已做出決定, 但因爲我 HTML 和 CSS 學很久, 所以拖到 6 月中才打下這一篇申請紀錄。 我統碩和經博兩邊都有申請,很幸運兩邊都有上。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清楚紀錄申請歷程,以文字留念的同時, 提供學弟妹們參考。
2 背景和選校
2.1 背景和申請結果
以下是我後來全部申請的學校。我最後選擇去 UW-Madison 讀經博。經濟學博士班 | 結果 | 統計學研究所 | 結果 |
---|---|---|---|
UW-Madison | 錄取(學費全免+TA 薪水) | UChicago | 錄取(10% 學費減免) |
Northwestern | 拒絕 | UW-Seattle | 錄取 |
Columbia | 拒絕 | NCState | 錄取 |
UMichigan | 拒絕 | Stanford | 拒絕 |
UCLA | 拒絕 | UCBerkeley | 拒絕 |
UCSD | 拒絕 | Yale | 拒絕 |
Duke | 拒絕 | UNC-Chapel Hill | 拒絕 |
Oxford | 拒絕 |
- 台灣大學經濟系、數學系(雙主修讀了五年,2023.6 畢業)
- GPA: 3.92 / 4.3
- 修課經驗:數研所:實分析(一),經研所:個體理論(二)、 計量理論(一)、不完全資訊賽局
- 書卷獎 * 2
- GRE 332 (考了兩次,最後一次 2023.8.25)
- Verbal: 162 (89%)
- Quantitative: 170 (94%)
- Analytical Writing: 3 (15%) (;´༎ຶД༎ຶ`)
- TOEFL 114 (一樣考了兩次,最後一次 2023.10.28)
- Reading: 30
- Listening: 30
- Speaking: 26
- Writing: 28
- Publication、Predoc、Exchange: none
2.2 求學歷程
我高三到大一都在生病,所以大一 GPA 蠻糟的。 微積分拿了兩次 B 、通識課日文拿 C- 差點被當、 體適能拿 F 被當。 大二是人生轉折點。 首先在必修個體經濟學時遇到啟蒙老師,從此燃起對個體經濟學的興趣。 同時聽說分析導論好像很重要,所以矇矇懂懂地就跑去數學系修分導(上)和(下), 拿了還可以的成績。 幸運地是,在大三的時候成功雙主修到數學系,並在這之後修了經研所和數研所的課。 經研所的不完全資訊賽局和個體經濟學理論(二)為我打下了個體理論的基礎, 同時數學系的課也讓我逐漸熟悉用抽象語言描述現象和寫證明。 我大學期間沒有出國交換過,就乖乖在台大把數學系雙完。
2.3 研究經驗
大學的時候分別和兩個老師蔡崇聖、羅珮瑜做了兩篇個體理論的學士論文, 並且與陳由常老師和一名心理博班的學長合作一篇心理計量的文章(主要負責寫證明)。 一開始對理論就比較感興趣,對 STATA 和 R 也沒有到超級熟練, 所以就沒有加入經濟系內應用個體的 LAB。 大四有申請加入實驗經濟學的 LAB, 但是連面試機會都沒有就被刷掉了(;´༎ຶД༎ຶ`)。 好像是命中注定,讓我在大五的時候跟著三個老師寫文章, 我猜是我後來可以錄取的關鍵。2.4 申請系所和選校
我從高中的夢想就是想當經濟學家,自然而然就有讀經博的目標。 後來大學做研究時用到了貝氏統計, 而後覺得在國外讀統研所,並且找工作,似乎也是不錯的選擇。
當初選擇申請哪些經博時,心裡有個底覺得 top 5 不太可能,畢竟自己沒有做過 pred-doc, 也沒有 publication。於是經博就從 top 6 ,一路申請到 top 15, 因爲經博競爭實在激烈,所以top 10 也只挑兩間。 統計學研究所則相對沒那麼競爭,因此就從 top 1 一路申請下來,並且跳過我已經申經博的學校。 我看排名都是從 US News 看,感覺比較有公信力。
2.5 最後決定
拿到經博和統研所的錄取,讓我好一段時間陷入掙扎。 其實後來下定決心讀經博,主要有三個面向:生涯發展、學費、直覺。
首先講直覺。錄取結果出來的時候我還在當兵, 休假期間和陳由常老師吃飯詢問他的意見。
陳由常:「關於人生大事,我的建議一律是直覺,跟隨自己內心的聲音。」後來內心真的有個聲音叫我去讀經博,蠻神奇的。
在生涯發展方面,三位學長姐 An-Tsu Chen、 Ching-Chuan Wang、 Guan-Wun Hao 給了我非常寶貴的意見。 如果想要讀統碩之後找工作,因為簽證等因素,在碩一暑假要積極找實習,比較有機會留在美國。 選讀經博,讀書的時間成本會直接翻 2~3 倍,但同時也讓你比較有餘裕可以慢慢看。 另外,讀經博畢業之後不一定要走學術,去業界也大有人在。 讀統碩的業界選擇有生醫、科技、資料科學,而經博除了可以擔任教職(雖然要留在美國教書非常競爭), 業界方面可以走金融、市場分析、顧問業。
最後是學費。如果選讀統碩,那麼學費加生活費保守估計要 350 萬。 另一方面讀經博就直接免學費, 學校還會給你 TA 薪水,基本上生活開銷不用太擔心。這方面在 UW-Madison 的王羿婷學姊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讓我確認拿到的 TA 薪水可以 cover 基本生活開銷。
3 申請資料
3.1 CV 和 SOP
寫 CV 和 SOP 一開始也不知道怎麼下手。 在查無數資料之後,總結幾個字: CV, 過往經歷一目瞭然; SOP, 過去未來遙相呼應。 而且兩者都要短,CV 控制在 2 頁以內,SOP 控制在 800 字左右。
我在寫 CV 的時候,盡量都用列點的,並且讓句子簡明扼要。 在寫每個經歷時,要把它和你申請的 program 連結,不相關的經歷就別放上去了。 這是我的 CV ,有兩個版本,統研所的和經博的,供需要的人參考。 同一個經歷,在統碩和經博的寫法就會不同。比如我的學士論文,在申經博時就會著重經濟理論的結果, 申統研所時則著重用到的統計學技巧。
寫 SOP 則按照破題、過往經歷、未來展望,這樣的模式書寫。 在第一段破題,馬上點出自己喜歡什麼、 簡明地寫出自己的背景如何引出自己的興趣。 中間幾段寫自己的過往經歷,把寫在 CV 上的東西進一步敘述,最好可以寫一些細節。 最後寫未來想做什麽,統計學家、經濟學家?也可以進一步寫自己想探索哪一些領域(建議申經博不要說自己想去業界)。 一切都要有 connect the dots 的感覺:過去的種種,不管當初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是在為你現在設訂的目標作準備。 在未來展望之後,建議加一段為各個學校客製化,為什麽選擇他們學校。申研究所,就寫他們的課程設計如何吸引你。 申博班,可能就要進一步寫哪些老師的研究和你的興趣相符,畢竟讀博就是要做研究。
3.2 推薦信
我請了四位老師幫我寫推薦信:蔡崇聖、羅珮瑜、陳由常、陳俊全。 前面三位幫我寫了經博的推薦信,後面三位則是寫統碩的推薦信。 推薦信盡量找了解你的老師書寫。- 蔡崇聖:台大經濟系教授。學士論文指導老師,也擔任過老師的 RA、TA。 個體經濟學啟蒙老師。後來在我詢問之下,二話不說答應讓我當他的 RA。 在當 RA 的期間學了不少 political economy 的東西, 也在之後把老師的文章延伸成一篇學士論文。 當老師的 TA 時,也學會了教學的技巧(真心覺得老師在教學上是一等一的)。
- 羅珮瑜:台大經濟系副教授。學士論文指導老師。 幫我奠基了個體經濟理論的基礎。在老師的指導下變得逐漸能掌握經濟直覺, 也逐漸能夠抓到一篇個體理論文章的要點。 對於經濟直覺的堅持,讓我認識到什麼是一篇有美感的個體理論文章。
- 陳由常:台大經濟系助理教授。和老師合作一篇心理計量的文章。 在一次計量的 seminar 和老師見面。當時我的學士論文用到了一些貝氏統計, 詢問老師是否有相關的研究可以讓我做。沒想到老師非常阿莎力的聘我當兼任助理, 和一名心理博班學長合作一篇心理計量的文章。
- 陳俊全:台大數學系教授。數研所實分析的授課老師。 在大四的時候上老師開的實分析課程。穩紮穩打的教學方式讓我受益良多。
3.3 英文檢定
為了申請學校,我的 GRE 和 TOEFL 各考了兩次。GRE 和 TOEFL 都是屬於「門檻型」申請資料。 只要你過了該學校的門檻即可,再高也不會讓你的申請資料加分。
經濟學博士班會要求 GRE 的 Q 至少要有 165, 亞洲學生最好要有 168。V 的部分不要太低就好,155 分以上就蠻 ok 了,160 分以上是絕對安全。 至於 AW,各個學校的規定不太相同。據我所知,亞洲學生有 4 分,那就非常安全了。 我猜 UW-Madison 可能不太在意,所以我 3 分也讓我上了。但 Toronto 經博明確在自己的官網上寫: 「我們鮮少收 GRE AW 低於 4 分的學生。」 至於統計學碩士,對 Q 的要求也是盡量滿分,而對 V 和 AW 的標準會相比經博更寬鬆。
TOEFL 的話,不管統碩還是經博,標準都差不多:L、S、R、W,各項都要 25 分以上。 英國有些學校比較嚴格,甚至會說這是硬門檻,只要一項沒有到 25 分那就直接刷掉。
3.4 面試
在申請的時候,完全沒想到會有面試。 突然有一天當兵時收到 UW-Madison 的信,說招生委員會要和我面試,請我挑選可以的時間。 結果一看,假日都被挑走了,只剩平日。 於是我寫信和 UW-Madison 說我在當兵,能不能改面試時間,於是我的面試時間直接提早一個禮拜 ==。 我在和對方喬時間的時候,會把自己可以的時間轉成對方的時區,希望留個好印象。
PhD 的面試時間是十五分鐘。我上網看得到的訊息是他們都在閒聊,只是想認識認識你這個人。 我的面試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面試我的人有兩個人,一個是 committee chair,以下稱 J, 另一個是做個體理論的老師,以下稱 M。進聊天室寒暄一陣子後,J 馬上靈魂拷問。
J:「你可以說一下,你覺得自己數學成績和經濟學成績為什麼有所差別嗎?」我嘰哩呱啦講了一大堆。旁邊做個論的老師 M 從頭到尾沉默,而且臉超嚴肅, 我想大概是完蛋了。 突然 M 開口問我定義相關的問題。 我解釋清楚之後,他點了點頭。
我:「因為台大數學的課很難,而且給分不太好看。」
J:「你修了實分析,那個是碩班還是博班的課?」
我:「那是碩班的課。」
J 點了點頭,說道:「那你可以說一下你的研究嗎?」
J:「那你和指導老師有打算發表這篇文章嗎?」我說明了延伸的方向,以及為什麼我們覺得這樣的延伸是有意義的。 最後 J 問我目前上了哪一些學校。
我:「有,但我們還想進一步延伸它。」
J:「目前你上了哪些學校?我們想了解我們面臨怎樣的競爭。」他聽到之後感覺滿意外的,最後互相道謝之後,就結束面試了。我原本想說完蛋了, 因為 M 的臉超嚴肅。一週後,得到錄取通知,我又驚又喜。而且我拿到錄取通知的時候, 他們還沒面完所有人,讓我有點小感動。
我如實回答:「我目前一間經博都沒上,而且也沒有 waitlist,還被一間學校拒絕。」
3.5 其他資料
其他資料包括個人傳記、成績單、修課列表和寫作範例。
作為亞洲男性,傳記能寫的事情不多。 我交代了自己生病的過程(人生最黑暗的時期)和對自己的影響,也算是對自己生命的回顧吧。 個人傳記不要怨天尤人、說自己多可憐, 重點是說明那些經歷為你帶來了哪些正向的影響。 雖然這個東西對你的申請影響不大,但還是要認真對待。
另外就是成績單。大部分的學校,都是先請你上傳影本 pdf 檔。 這個 pdf 檔盡量黑白而且清晰。 如果你們學校的成績單像台大一樣字很小,那個背景的章還會莫名其妙使上面的字看不清楚, 那更要注意。 如果你後來有錄取,學校才會進一步要求,要你畢業的學校直接寄一份正式成績單到他們系所。
有些學校會要求你上傳修課列表。像是 Chicago Stats MS 就有要求把數學、統計相關的課整理成一個列表,上面要有成績和用書。 除了列出課名、成績和用書,我也把課程大綱放上去。 如果查得到他們學校的課程,可以把他們那邊對應同等級的課名放上去。 這是我申 Chicago Stats MS 的修課列表,供大家參考 (會看到一些像 C+ 的奇怪成績)。
有些經博會要求上傳寫作範例。 建議要有一段 300 字以內的 abstract,讓評審可以快速了解這篇 paper 在做什麼。 教授們平常都很忙,所以不太可能很仔細地把你的論文看過一遍,所以這段 abstract 就至關重要。 他們會看的部分大概就是 abstract 、introduction 和 conclusion,所以這三段要易於閱讀,且盡量不要有文法錯誤。